2007年10月15日,星期一(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五版:深度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沈家之治
周华诚 周志刚 郑利平/文 鲍卫东/摄

  曾是全省“811”污染整治重点区域、全省11个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之一,污水废气让周边数千群众和钱塘江下游数千万人口担忧。

  9月30日,国庆节前最后一天。钱塘江上游的衢江经济开发区(即沈家经济开发区)南山路一家化工企业,员工江志善正在空荡荡的车间内,把最后一个铁箱搬离。600多平方米的厂房,已经空无一物。
  “都搬走了!”看门人挥了挥手。
  同一天,距此数百米的“恒顺化工”,二三十位工人正在拆除润滑油生产车间的设备。巨大的管道被铁索吊起,之后降到地面。车间的所有设备上,都用红漆写上了“拆”字。
  这天傍晚,沈家村支书叶雪良吸吸鼻子,脸上露出欣慰的笑意。他已经很久没有闻到这么纯净的空气了。叶雪良和化工园区周边数千村民,在盼望了许多年之后,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截至国庆节前夕,沈家化工园区49家化工企业全部关停。至今,这项针对化工污水、废气污染的整治已持续了5年。
  沈家化工园区地理位置特殊,位于钱塘江上游源头地区,下游有超过千万的人口在饮用江水,化工污染状况一直备受各界关注。此前,部分企业设备简陋、污水预处理能力差,环保部门执法检查时,经常发现企业污水没经任何环保处理直接排放。从园区流出的水常年散发着恶臭。
  化工园区的存在,直接困扰着周边群众的生活。叶雪良说,1000多亩土地不能灌溉,水稻、柑桔无法种植。一条穿村而过的水渠,原本水清清的,是沈家村人赖以生存的水源,却成了化工企业的大排污渠,鱼虾绝迹,“村里人在渠里洗马桶,都嫌太脏。”
  村主任沈水红说,自从一家家化工厂在此落户后,沈家村就笼罩在了一片臭气中。“没日没夜的臭气,村民都担心自己身体吃不消。”
  为此,不少村民曾经上访。
  十几年前,沈家这一带还是茅草丛生的荒凉地带,化工园区的上马,改变了这一切。衢江区一部门负责人认为:“在当时,沈家化工园区对当地经济发展是有贡献的,它带动了工业快速发展,最好的年份它给衢江区带来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
  前两年,沈家化工园区的污染问题,一直是省里关注的热点,也曾受到过省检查组的批评。
  投入治污,一年需要几十万元至几百万元资金。对企业来说,多偷排一次就是“纯利润”。衢江环保分局局长谢向阳还对几年前污染企业老板的嚣张气焰记忆犹新——在一次大检查后,一些污染企业的老板带人占领环保局办公室,不让工作人员办公,还把办公用车涂成了“大花脸”。还有老板放出狠话:“谁关我的厂,我就要谁的命!”
  为让一江清水流出衢州,流向下游,2002年化工园区开始整治,2007年9月底成为最后期限。至今为止,园区内49家企业全部关停,其中25家就地关闭,21家技改后搬迁。
  “秀晨精细化工”是一家主要为塑胶跑道生产添加剂原料的企业,搬迁到安徽池州市东至县,100多亩土地,共投资4000万元。“搬迁有个过程,中间停产可能有一个月。”企业负责人汪晓晨把这次搬迁看作企业发展的一次机遇,趁搬迁之机更新了更为先进的设备,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和“秀晨”一起搬到安徽的,还有“方达”、“龙华医药”等几家企业。
  “我们的环保设施投入500多万元,以后也将更为注重环保,环保措施到位后才能试生产,确保达标排放。”一企业主表示。
  “沈家化工园区”这一名称已成历史,钱塘江上游久患的一颗“毒瘤”终于被摘除。而期待园区下游水渠恢复水清鱼嬉的景象,数千亩田地重披新绿,要远远比破坏它需要更长的时日。